用戶名: 密碼: 驗證碼:

國家信息中心單志廣:構建全光智慧城市 賦能生活數字化轉型

摘要:全光網絡正深入應用于城市各行業(yè)各領域,為智慧城市打造一個高安全、高效率、體驗可保障的全光底座。有了全光網絡的數字基礎設施底座,才能激發(fā)出無限的增長空間,豐富我們的工作和生活,推動千行百業(yè)的數字化轉型。

  當前,全光網絡正深入應用于城市各行業(yè)各領域,為智慧城市打造一個高安全、高效率、體驗可保障的全光底座。有了全光網絡的數字基礎設施底座,才能激發(fā)出無限的增長空間,豐富我們的工作和生活,推動千行百業(yè)的數字化轉型。

  對此,在由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(CIOE)聯合C114通信網推出“2022中國光通信高質量發(fā)展論壇”系列活動的“全光城市研討會”上,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(yè)發(fā)展部主任單志廣發(fā)表了主題為“構建全光智慧城市 賦能生活數字化轉型”的主題演講。

  “智慧”、“數字”是國家“十四五”規(guī)劃綱要的兩大關鍵詞。例如,加快數字化發(fā)展,建設數字中國;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。單志廣指出,利用大數據、GIS、視頻、物聯網、AI、5G、F5G千兆光網等技術,構筑城市數字底座,繁榮智慧應用生態(tài),將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,提升城市發(fā)展質量,賦能數字政府、數字經濟、智慧社會,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  在單志廣看來,千兆光網的關鍵能力和價值在于三個“新”:一是實現低時延、低抖動、低丟包的確定性網絡“新能力””,做到光纖管理可視化;二是實現高可靠、高安全、高可用的極簡網絡“新架構”,做到擴容維護成本低;三是實現靈活提供帶寬、帶寬無損調整的智能化管控“新運維”,做到節(jié)能降耗效果好。

  作為智慧城市發(fā)展的新范式,全光智慧城市是以千兆光網為基礎,融合5G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,構筑立體感知、全域協(xié)同、精準判斷和持續(xù)進化、開放的智慧城市系統(tǒng)。全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全光底座為基礎,打造城市1毫秒時延圈,以確定性的全光聯接推動智慧城市的應用創(chuàng)新。

  2020年12月,國家信息中心發(fā)布了《全光智慧城市白皮書》,并首次提出全光智慧城市的發(fā)展理念,通過闡述F5G技術演進與技術優(yōu)勢,加速全光基礎設施的部署升級,以高質量連接構筑智慧城市,推動基于智慧城市的創(chuàng)新應用場景。

  2021年10月,國家信息中心又發(fā)布了《全光智慧城市發(fā)展報告2.0》,在此前提出全光智慧城市發(fā)展理念的基礎上,進一步提出了數字經濟、算力經濟、運力經濟“三個經濟”的關系,即數字經濟的發(fā)展與算力經濟和運力經濟之積呈正相關,對應提出城市數字化強度、計算精度、OTN光節(jié)點密度“三個度”之間的關系,即城市數字化強度與計算精度和OTN光節(jié)點密度之積呈正相關。

  單志廣表示,千兆光網將助力打造高品質生活。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(國發(fā)〔2021〕29號 )提出: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數字生活。引導智能家居產品互聯互通,促進家居產品與家居環(huán)境智能互動,豐富“一鍵控制”、“一聲響應”的數字家庭生活應用。加強超高清電視普及應用,發(fā)展互動視頻、沉浸式視頻、云游戲等新業(yè)態(tài)。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“云生活”服務,深化人工智能、虛擬現實、8K高清視頻等技術的融合,拓展社交、購物、娛樂、展覽等領域的應用。

  此外,《關于加快發(fā)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》(建標〔2021〕28號)也提出:加大住宅和社區(qū)的信息基礎設施規(guī)劃建設投入力度,實現光纖寬帶與第五代移動通信(5G)等高速無線網絡覆蓋,鼓勵開展光纖到房間、光纖到桌面建設,著力提升住宅戶內網絡質量。

  以智慧城市的最小單元智慧家庭為例,智慧家庭是以家庭為載體,以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為紐帶,結合物聯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實現低碳、健康、智能、舒適、安全和充滿關愛的家庭生活方式,智慧家庭將重塑數字生活新方式。例如,上海首個FTTR全光智慧家庭示范小區(qū),已預先完成FTTR(光纖到房間)的布線系統(tǒng)建設,寬帶全屋覆蓋,光纖速率1000Mbit/s。

  “千兆光網將開啟高速智能聯接的全光時代,實現智慧家庭、智慧社區(qū)、智慧園區(qū)、智慧城市,以千兆光網為基礎的數字技術將驅動智慧城市深化發(fā)展,數字技術在城市各領域全民性、全時段、全要素、全流程的覆蓋,城市發(fā)展將更人性化、智能化、便捷化?!眴沃緩V說。

【加入收藏夾】  【推薦給好友】 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訊石光通訊網”及標有原創(chuàng)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訊石光通訊網。未經允許禁止轉載、摘編及鏡像,違者必究。對于經過授權可以轉載我方內容的單位,也必須保持轉載文章、圖像、音視頻的完整性,并完整標注作者信息和本站來源。
2、免責聲明,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訊石光通訊網)”的作品,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因可能存在第三方轉載無法確定原網地址,若作品內容、版權爭議和其它問題,請聯系本網,將第一時間刪除。
聯系方式:訊石光通訊網新聞中心 電話:0755-82960080-168   Right